把握着力点做好员工思政工作
日期:2008-05-24 发布人:齐雷 浏览量:
摘要 高职高专院校老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繁杂而多样,大多辅导员往往沉溺于大量的事物性工作中而无法分身.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老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握高职高专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几个着力点进行论述,以提高思政工作质量.最后提出大学精神建设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员工思政建设的发展前景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职生 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 大学精神
一. 高职高专院校员工心理现状分析
由于笔者工作的院校属于高职高专院校,所以对于此类院校的员工心理状态有所观察和研究,通过经验交流和资料收集,发现高职高专员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共性特点:
1.自信心相对不足
高职高专教育学段一般有三年和五年两种生源。与他们的同学相比,高职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涯里,有着较多的失意感受和较少的成功体验。在社会、员工及家长对高职高专教育还存有偏见的情况下,对于升入高职高专的他们来说,未能考进普通高中或大学而读了高职高专,总有着一种不尽如人意的失意感和受挫感。就读于本科院校的高职生,面对众多的本科生,总感到自己是学校最低层次的员工,自卑感强。他们的心境时常会被这层灰色所笼罩,外在环境稍有不顺或不如意时,便很容易产生低落甚至抱怨、抵触情绪。
2.学习动力不足
高职高专员工入校分数不算很高,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尤其是英语,数学这类基础学科,此类学科补习难度较大,再加之高职生自身文化素质也相对不高,所以在学习上会有很大的阻力。以至高职生有很多是对考取更高学校无望,对未来不抱很高希望的员工,他们的学习动力不足,缺少本科员工的雄心壮志。毕业后能找个工作是大部分员工的真实想法,还有部分家境比较好的员工也是家人所迫来学校混个文凭的,至于将来有多大发展,成为什么“家”,为社会创造多少财富,实现多少社会价值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3.自律性差
高职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在中学时就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最终由于家长的人情关系,勉强进入高职高专学习。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后,其成人意识骤强,处处要表现自己已成了大人。脱离了家长的管教,又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员工管理,学习生活纪律松散,自律性较差。对于荣辱没有兴趣和认识,个性张扬,很难通过正常的老员工道德标准和荣辱观去教育和引导他们.
4.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较强
高职生中有一部分来自中专职校,他们动手能力强,操作技能熟练,加上在职高学习期间对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并带动了其他员工。他们活跃的思维和爱动、爱表现自己“才华”的天性“暴露无疑”。有不少同学个人特长突出,是各种文体活动的骨干。
二. 高职高专院校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由于高职生有以上的诸多共性特点,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以下的问题和误区:
首先,被大量事物性工作所骚扰,疲惫且而无法抽身.活跃的思维加之较差的自律性则会造成很多的事物性工作.拿笔者所带的大专班级举例,频繁的员工请假和迟到问题让人心力憔悴.由于他们在学习认识和动力上的不足使他们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产生各种逃避学习的想法;另外对于未来没有清楚的认识,对于现实所给的压力,一部分逃避一部分默不关心,表现的是迷茫,无所是事,性格复杂多变,于是滋生出各种本科院校员工所不常见的情况.如蓄意的破坏;过分的性格张扬,奇妆异服和怪异发型;普遍的恋爱现象等.
第二,员工理解能力和注意力较差,造成员工工作中意外频生.大多数学习不好的员工并不是本身的智商问题,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从小都没养成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知习惯,如认真的听别人说话,深入的去理解和分析问题.于是往往一个较简单的问题,我们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去保证它的正常执行和解决,还要随时准备去应对在解决过程中理解偏差产生的各种问题,往往有哭笑不得,措手不急之感.
第三,缺乏持续性的坚持和引导.由于没有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高职生身上往往最缺的就是坚持和韧性.对于一个错误,他们往往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犯.同时对于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的坏毛病也会不得根除,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耐心去慢慢纠正.所以工作就显得更为的单调,重复,无聊和繁杂,需要教育者极大的耐心和细心.
也正是由于高职高专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以上的各种问题,会使我们的工作走入一个很大的误区,往往如同”救火队员”一样,哪里出现问题哪里补,东奔西走,四处补救, 不得法且无法抽身,毫无工作思想和教育思路,主动性和激情慢慢磨灭在这些繁杂,无聊且单调重复的工作中了.
三. 高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
通过上面的心理状况分析,我们大概可以发现高职高专院校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和方向.主要确定工作的思路,分清重点处理和充分发挥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第一,老员工思想教育的方面很多,且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地域的员工特点也不同,所以要利用前期的观察和调查,确定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偏向重点.如笔者所带的同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两个大专班级,一班同学来自全国14个省份,而二班则主要集中在河南,仅有几个外省的同学,所以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使两个班的同学性格非常的不一样,一班文化融入比较多,性格大多比较活跃;二班生活,学习环境大致一样,性格多是比较内向的.所以在思想教育和引导上就不能用同种方式.诸如班级风气的培养,一班多是通过开展各类的文艺活动来提高集体感情和凝聚力,气氛活跃而温馨;二班则重点通过学习互助和竞赛活动来引导,班级学习气氛紧张而有序.所以首先我们要根据员工的特点为其制定一个大的引导和培养方向,他是属于社会型还是科研型,对于不同类型的员工通过不同的引导思路去培养,分门别类,量体裁衣.
第二,分清轻重缓急和重点去处理问题.做工作不能一概而论,一框全收.有些工作我们要去筛选,那些是我们必须亲自重点解决的,那些可以交会员工去自己处理.
古人云:”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作为教师,我们的本职工作不是给员工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去学习,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文凭,知识都是有”保质期”的,但继续学习的能力可以保证他们去迎接不断更新的挑战.
你可以在一个地方摔到,但你不能总在一个地方摔到.所以我们要让员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认识问题才能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挫折教育”.
所以筛选可以给我们的工作一整理,使其高效而有序
第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员工干部资源.他们大多来自员工的投票,从同学们中产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所以是最了解同学心理和特点的人群.同时他们都是员工中的先进分子,素质能力和自律性也相对强很多,充分利用班委和员工干部队伍可以保证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更易初近关键和重点,事半而功倍.同时对员工干部的培养也能丰富员工的各种阅历和能力,对他们自身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就是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诸如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可以利用其他专业课程来丰富员工的各种兴趣爱好,利用体育设施和文艺设施来引导同学开展课余文化活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四.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建设中亟待发展的两个问题
通过笔者一年多的教学管理经验,我发现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两个应该重视,并可以作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方向.
第一,对于高职生的心理关怀和自信心培养.
前面已经分析过了,高职生在心理上缺乏关心和关怀,他们往往是不被重视,或不被理解才变的孤僻,个性张扬和多变的,所以多数都属于心理上的”弱势群体”,这就需要我们高职高专的辅导员做更多的心理关怀和交流.
首先他们在心理上的自闭使他们多疑,无兴趣和不主动,需要我们根据这些特点先去建立信任,打开“心门”;其次,高考和以前学习的打击使他们大多都缺乏自信,再加之本身学习基础就差,使他们对学习容易失掉兴趣,同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对事物缺乏热情和兴趣,所以要通过开展各种特长活动来重竖他们的自信,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就业竞争中不处下风.
第二,大学精神的建设和传承
大学精神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与学、工作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为广大师生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既体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又体现师生员工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并且融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于一体,集一所学董事长期的文化积淀与当代追求于一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个性特征。它包含有科学精神、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基本内容。
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地浸透到大学文化的行为主体和各种文化载体中,以其特有的导向、凝聚、激励、塑造等功能在大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如A·弗莱克斯纳所指出的那样,“总的来说,在保障大
- 上一篇:民办高职院校员工管理模式探讨
- 下一篇: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室内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