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推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金融工程教研室于4月8日召开线上会议,研讨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相关事宜,会议由浮红芬老师主持,全体教研室老师参会。
首先,李灿芳主任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洛阳理工学院葛波教授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应该如何开展。李主任以带领大家学习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强调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性,将培养方案的学习和葛教授的报告相融合,提出在深入开展公司产品改革,强化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道路上,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要求各位老师的积极配合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自身教学科研能力。
鉴于课程建设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李灿芳主任围绕金融工程专业课程大纲修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指正。李主任分别从格式和内容两方面强调课程大纲的修订工作的严肃性,要求各修订教师务必统领性视角审视每一个课程大纲,要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授课方法以及思政元素的软化融入着手修改,确保大纲前后内容逻辑合理,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科学合理。
最后,主持人浮老师围绕思政元素的融入以及课程思政工作的深入落实,带领各位教师进行了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方法的探讨。浮红芬老师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旨在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浮红芬老师提议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反复阅读,借助参考文献等找出本节有哪些新的知识点,剖析这些知识点的联系以及蕴含着哪些思政元素;雷蕾老师讲到挖掘思政元素最主要的是要知道什么是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这个问题上,我们金融工程专业课教师的短板就是对思政元素的认识太过于狭隘,我们要充分认知思政元素,深入剖析各理论知识的内在含义;李瑶老师提到我们要学会以点牵面,利用渗透法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的融入贯穿于这是点的引入过程。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锲而不舍、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深入熟悉课程的基础上认真剖析思政热点,该工作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深耕细作才能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政融入。
本次会议不单单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再熟悉,了解评估道路上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更为推进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指明了方向。其次,各位老师也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了科学制定课程大纲的必要性,并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视角拓宽了思政教育的路径融入。
金融工程教研室
2022年4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