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员工运动会赛前准备及急救科普
日期:2024-04-20  发布人:李灿灿  浏览量:


运动的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体力,控制好饮食和饮水。

2、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充分热身,调整身体状态,克服生理惰性,提高代谢水平,如跑跳、动态拉伸。

3、遵守赛场纪律,服从指挥。

4、运动前不佩戴首饰、手表,不带钥匙等其他物品进场。

5、正确掌握各种运动的动作要领。

6、做好场地设备的检查,加强安全防护。

7、赛前若有不适宜的身体状况立即告知工作人员。

1、运动腹痛

运动性腹痛常常是由于活动的强度过大,从而导致腹壁拉伤、内脏下垂或者是运动前饮食过多而导致腹痛,也有可能是由于运动时呼吸节律混乱等。运动性腹痛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停止运动,加深呼吸,局部按摩等物理治疗和使用颠茄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1、停止运动:当患者出现运动性腹痛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卧床休息放松,这样可以减少剧烈运动造成的腹痛,并且组织进一步拉伤等,以预防症状的进一步恶化。

2、调整呼吸:当疼痛出现时,可通过加深呼吸,使得腹痛症状缓解或消失。对于内脏下垂的情况,呼吸时应扩张胸壁,尽量减少腹式呼吸。

3、物理治疗:对于运动性腹痛,可使用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并缓解症状,还可使用热敷、红外线理疗等方式来改善血液循环以缓解症状。

4、使用药物:如果通过上述方法无法有效缓解腹痛,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例如法莫替丁等H₂受体拮抗剂,或是颠茄片、山莨菪碱等解痉挛药物。法莫替丁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等。颠茄片不良反应有口干、出汗减少等。山莨菪碱不良反应有视线模糊等。

在处理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运动前的充分准备和运动后的充分休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肠胃发生痉挛,从而产生疼痛感。同时,如果在采取上述措施后腹痛症状仍旧未能得到缓解,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肌肉痉挛(抽筋)

1、拉伸痉挛的肌肉:例如,如果腿部后侧肌肉抽筋,可以坐位保持抽筋侧的腿伸直,同时试着用手将脚尖拉向头部方向;如果是腿部前侧肌肉抽筋,可以一手扶椅子站稳,另一手将抽筋侧的脚拉向臀部。或者平躺地上,用异侧手抓住前脚掌,伸直膝关节用力拉;平坐或仰卧伸直膝关节,双手握其足部抵于腹,痉挛者躯干前倾适度用力。

2、轻轻按摩相应肌肉:使用推、揉、捏等手法,可以帮助缓解痉挛。

3、热敷或冰敷: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洗个热水澡,或者直接用热水冲淋抽筋的肌肉。

4、适当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3、运动型晕厥(头晕)

1、立即将晕厥者平卧,尽量让他头低脚高,以改善脑部的供血和供氧。

2、松解衣领和裤带,将头转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3、如果没有恢复意识,及时送往医院进行吸氧治疗。

4、吸氧、按压人中或合谷穴、嗅氨水、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以恢复呼吸。

5、对患者进行病因治疗,如低血糖晕厥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60ml;心源性晕厥时立即吸氧,根据病因给予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或抗心衰治疗,及时转运至医院;脑源性晕厥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降颅压等,而后转运至医院。

4、运动后休克和中暑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的头歪向一侧,防止误吸呕吐物发生窒息,并松解衣领、胸罩、腰带。

2、采取平卧位:家属需要使患者平卧,最好不用枕头,还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使下肢抬高保持静脉血回流,防止休克进一步加重。

3、保暖:需要注意做好休克患者的保暖措施,比如穿好衣物或是盖好被子,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避免受凉。

4、脱离高温环境:发生中暑时,应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可以缓解中暑引起的头晕、口渴、多汗等症状。

5、物理降温:可以用湿毛巾擦洗全身,通过蒸发散热的方式帮助体内散发热量,也可以通过扇风帮助降温。

5、运动后肌肉酸痛

1、正确拉伸:双手扶墙或手扶其他固定物,将酸痛部位适当做拉伸活动,动作幅度不要太大,能帮助缓解肌肉酸痛、痉挛。当肌肉酸痛恢复后,应避免再次进行高强度运动,要注意休息,循序渐进。

2、热敷:出现运动后肌肉酸痛的症状,可在48小时后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局部热敷,热水能够促进酸痛部位周围的血液循环,相对快速地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的情况,但应注意交替进行避免烫伤。

3、按摩:可以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局部按摩,按摩能加快酸痛部位的血液循环,炎性物质能更快吸收,有效缓解酸痛感。

4、适度运动:运动后肌肉酸痛,可能是运动过程中产生乳酸过多,堆积在局部刺激引起,也可能是肌肉过于疲劳出现痉挛所致。若进行高强度运动后肌肉酸痛,可在之后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慢走等,有利于乳酸分解,减少运动后肌肉酸痛的现象。

5、药物治疗:如果酸痛较为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配合外用红花油,均有一定缓解效果。

如果症状长时间未缓解或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骨科、神经内科等科室进行体格检查、CT等明确诊断,明确原因后配合医生治疗。

6、运动后扭伤

1、日常护理:保持清淡、均衡饮食。早期应配合局部冷敷止血,然后再以热敷,以助消散。扭伤后应适当限制局部活动,运动宜适度,避免再度扭伤。病程长者要注意局部护理,注意局部保暖,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2、一般治疗:初期治疗包括休息、冰敷、加压包扎以及抬高病变部位。冰敷可通过局部血管收缩效应减轻胀肿。也可以使疼痛感受钝化,以及减少痉挛。对受累部位的压迫和抬高进一步限制软组织肿胀。

3、外科治疗:可用或不用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或合成材料做直接缝合进行修补。多数切带损伤不需外科于预而治愈。前十字韧带的断裂常需外科修复。

4、物理治疗:冰敷;用热压迫和冷压迫对照治疗;按摩;超声波;进行无痛的、保护性活动范围内锻炼。

5、内科治疗:1级和2级轻或中度损伤的病人开始可给予制动,逐步给于无痛性物理治疗,以保持活动范围,避免废用性萎缩。1级和2级损伤的病人,一旦疼痛和肿胀消退,可逐步开始正常活动。3级损伤的病人,特别是非手术治疗者,需要更长时间的制动以利韧带愈合。

总之,在运动扭伤后,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确保伤势得到有效治疗和恢复。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并进行相关治疗。